close
廣東GDP 今年首超台灣【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廣州報導】
2007.11.16 03:49 am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昨天表示,今年1到10月,廣東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7%,全年生產總值折合美元預計可達3900多億美元,將超過台灣。

黃華華是在「2007廣東經濟發展國際諮詢會」記者會上,公布上述消息。

他說,1991年至2006年間,廣東GDP年均增長14.4%,不僅是同期全球平均增幅的4倍多,也高於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時期的增速。廣東 2006年GDP,比5年前將近翻了一番。憑藉全省社會經濟的高速增長,廣東GDP1998年達到1030億美元,超過新加坡的828億美元;2003年達到1914億美元,超過香港的1585億美元。

黃華華說,今年以來,廣東社會經濟又快又好的局面進一步強化,預計全年GDP將可達到3900億美元。而根據台灣以今年經濟增長率4%至5%的預測值計算,其GDP今年約為3700億至3800億美元左右。換言之,台灣今年內將首度被廣東超越,成為被廣東追上的第三隻「小龍」。至此,廣東追趕「四小龍」 15年,總量已超其三。

黃華華說:亞洲「四小龍」曾經創造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的經濟奇蹟,廣東追趕「四小龍」的過程中,保持了比「四小龍」經濟起飛時期速度更快、時間更長的經濟增長。廣東追趕亞洲「四小龍」的歷程,也是大陸經濟發展的縮影,它充分證明大陸改革開放政策的旺盛生命力。

============================================================

全球機場大躍進 台灣機場空前困境【遠見2007/11/14 作者/江逸之】

擁有地利優勢,卻原地踏步 桃園機場拱手讓出亞太營運中心

經常坐飛機出國談生意的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最近發現到桃園國際機場(中正機場)的入境速度變得很快速,一下飛機,15分鐘內就可以搭上車。

他研究好久才發現,原來是「旅客太少,機場不用排隊。」

經常出國的台灣民眾也會發現,全球各大機場,從早到晚都非常繁忙,但是桃園機場卻經常冷冷清清,整個免稅商店區沒有多少店面可以逛,不少免稅店更是常常店員比客人多。

這樣的情景,看在遠雄自由貿易港區董事長葉鈞耀眼裡,實在感觸很深。

1979年2月正式啟用的桃園國際機場,開幕兩天內,吸引了全台50萬參觀人潮,風光一時,一度也是全亞洲最先進的機場。

當時服務於民航局的葉鈞耀每個月都要很自豪地接待來自香港、新加坡、泰國等亞洲國家的民航官員,到桃園機場考察。但不到30年內,「現在鄰國的每一個機場都超越台灣,桃園機場仍在原地踏步。」

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下,跨國空運需求快速成長,「桃園機場沒有享受到全球化的果實,反而吞下了全球化的苦果,」開南管理學院空運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李彌分析,亞洲各國的機場平均每年貨運量的成長都在5%以上,而桃園機場卻不增反衰退。

眼看著亞洲經濟快速崛起,帶動各國競?機場建設,過去自豪是東亞轉運站的桃園機場,卻安安靜靜的,沒有沾到成長的邊。最近三年,桃園機場貨物吞吐量甚至停滯不前。

地理位置優勢,不敵兩岸不通被邊緣化

2006年桃園機場的貨運吞吐量雖然仍保持在全球第13名,但實際上,已比前一年衰退0.4%,被新加坡成長4.2%與上海浦東機場成長16.3%、香港赤鱲角機場成長5%等,狠狠甩在後面。

曾經擔任過民航局長、現任成大管理學院院長張有恆說,去年桃園機場還退出國際機場協會(ACI)的機場服務品質調查計畫,「因為要交一大筆錢。」

事實上,長久以來,台灣發展空運一直被認為有極大利基,因為台灣擁有優異的地理位置。「台灣飛到亞洲八大都市機場的平均時間為2小時55分,是亞洲各國最短的,新加坡還要4小時55分,」前華航董事長、華經資訊董事李雲寧分析。

占據這麼好的地理位置,卻因為兩岸不通,讓桃園機場流失絕佳優勢,快速邊緣化。

目前全世界都要搶搭大陸成長的便車。例如位於東北亞的韓國仁川機場,這幾年趁著大陸飛機場建設不足的機會,快速壯大,正大量搶走歐美與大陸航運間的人流與物流,短短五年內不管是轉運人次與貨運量,均成長了35%到40%。

甚至遠在歐洲的荷蘭史基浦機場集團高層,近年來也頻頻進出大陸,希望爭取大陸貨物出口到歐洲市場時,最好都經過荷蘭。

10月初當《遠見》採訪團拜訪荷蘭史基浦機場管理公司時,貨運部門資深副總裁Enno D. Osinga興奮地向訪客介紹他剛剛取的一個中文名字:歐星家,並在訪客面前生澀的練習中文發音。

問他為什麼要取中文名字呢?他高興地說:「因為我馬上要去深圳與北京訪問大陸企業,為拉近關係,最好取一個中文名字。」

歐星家詳細地介紹了他即將出發的大陸行程,重點在介紹荷蘭的主要機場與港口設施,讓中國企業家知道,為何他們必須到荷蘭來投資與經商。

「我永遠都在尋找商機、生意。這正是荷蘭人的精神,」歐星家補充說 。

全球拼效率,台灣海關思惟還停在19世紀

全世界的海關都在拼效率,香港機場海關准許貨物先走,文件後補,貨物倉儲區也與遠雄一樣大,卻可以一年處理300萬噸的貨物,而遠雄只能規劃120噸貨運處理量。

「我們的設備還比香港機場更先進,但是人的觀念不夠先進,」葉鈞耀指出,每次遠雄自貿港要進行貨物的X光查驗時候,開了兩條X光檢查線,航警局居然要用兩位警察負責X光機,「若交給民間,可能只要一個人負責看兩台X光機就好,省掉一半的人力。」

海關的驗貨員也規定出口與進口,分別由不同的人來驗貨,「企業一個人的績效,等於政府要用三、四個人。」

更讓葉鈞耀氣結的是,台灣海關的思惟似乎還停留在19世紀。為了怕走私,政府規定進、出口倉庫必須要用圍牆做為阻隔,為此遠雄自貿港還特地蓋了10公尺低矮的鐵絲網圍牆。

「這是100多年前的落伍觀念,」現在都是用電腦化管理,所有的貨物都貼有條碼或是RFID(無線射頻辨識),貨一進來就掌握住狀況,根本不需要有形的圍牆。

在電腦等電子產業大舉西進大陸之後,如果「台灣再原地踏步下去,關鍵零組件業者在陸續外移,就是把台灣經濟連根拔走了,」趙藤雄憂心,台灣有機會超越韓國,關鍵在政策要大開放。

眼看著2000年後開幕的二航廈與自由貿易港區,仍然有許多閒置空間,桃園機場要搭上全球化列車,勢必要加快腳步,否則機會就在自己手中流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xtplay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