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主義

運用線條、對角、噪音、同時性來作畫,甚至服裝、模型。

畢卡索的同時性是指同時間,物體的不同角度面像。

未來主義的同時性,是將一個時間軸同時呈現出來,如畫中有人會一眼睜開一眼閉上。

未來主義熱愛機械與速度,認為"汽車比自由女神還美",畫中表現速度的手法,現今依然可見。

未來主義起源於義大利,畫中也常用國旗三色,也有些許的愛國主義成份。

Treno alla stazione di lugo.jpg

Treno alla stazione di lugo - Roberto M. Baldessari 盧格車站的火車 - 巴德薩利

一邊是火車進站,光芒四射;一邊是擁擠的月台,遠處人聲嘈雜,近處有紅衣女子及戴帽子的抽菸男人。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Susan L.Domm Watcher

皮克斯

最炫的就是幻影箱了,可說是走馬燈的升級版。

一個大圓盤上,在正確的位置放著連續動作的玩偶,以一秒十八格的動畫原理,讓大圓盤一秒轉一圈,同時搭配閃燈,讓人的眼睛看到的是栩栩如生的玩偶在做著循環的動作,並且可從不同角度觀賞。

參考網頁:關於【玩具總動員幻影箱Zoetrope】

第一次影展

當天映後座談來的是林育賢與沈可尚導演

我發了一個問題:「請問還有在追蹤"鴉之王道"&"街頭風雲"中的西門町少年嗎?人在年輕時,可以很輕易說出要玩某樣東西到老,請問他們現在的狀況是如何?另外,每拍一部記錄片,都會繼續追蹤那些人物嗎?那是否隨著拍攝片子越多,要持續關注的角色也越多。或著到一個階段,就放手了。」

林並沒有回答到我提的青少年的夢想持續性的問題,但有說到拍攝者與被攝者的關係,其實很多時候,拍完片子就達到一個高潮了。並不適合再繼續作為題材,但也許還會保持聯絡。

沈在稍後也回答到關於我的問題,他說也許拍完後,也不用再繼續關注他們,因為接下來,每個被攝者的狀態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了。除非有不一樣的變化,否則就不用執著了。

畢竟過了快一個禮拜,可能我的描述會有些許失真,但我體會到一個放手的哲學。

另外,他們兩位都提到,拍攝記錄片與劇情片的最大不同就是你往往無法掌握發展的方向,最後的成品可能都不是當初的構想。

沈的"野球孩子"完全不是為了推廣所謂的國球,第一次的作品"噤聲三角"中,只是抽到比較差的離島,最後轉換對自己的檢討反省。

林的"翻滾吧!男孩"是當他在台北無片可拍,回宜蘭老家,又苦無想法時,跟著去哥哥的學校拍的。有趣的是他根本不喜歡體操,小時候的他,因為家人避免他步上哥哥練體操的路,讓他讀其他非體操小學,偏偏正值時興民俗運動的年代,他被迫成為扯鈴校隊,一邊是民俗服裝,一邊是帥氣的體操服,真是情何以堪。

記錄片,是有趣的,也可以有很多討論的空間,呈現的手法,甚至很有爭議。台灣在前六七年,很多記錄片如雨後春荀的冒出。那天也從兩位導演的言談間得知,其實很多記錄片同時也表達了導演自身的期許或是嘲諷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xtplay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