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台灣珊瑚礁現況及保育進展研討會 論文摘要集 (pdf)
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
墾丁珊瑚躲過死亡浩劫 國際矚目 | 聯合報

『墾丁珊瑚礁對氣候變遷的抵抗力與恢復力』摘要

樊同雲1, 2*、宋秉鈞1, 3、陳啟祥1, 3、柯風溪1, 2、王維賢1、方力行1, 4
1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2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研究所
3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
4 正修大學

  全球氣候變遷被普遍認為是影響珊瑚礁健康與存續的最嚴重與最急迫威脅,評估世界各地珊瑚礁區對其抵抗力(resistance)與恢復力(resilience),是國際保育與管理珊瑚礁的優先重點。

  台灣南部熱帶墾丁海域為發育良好的裙狀珊瑚礁,長約50 公里,具有位居造礁珊瑚高多樣性金三角北界、豐富多樣(石珊瑚、軟珊瑚、柳珊瑚、水螅珊瑚)和各種生長型群體(分枝形、團塊形、表覆形、葉片形、游離生活形)的珊瑚群聚並存、潮汐引發的深層冷水團湧升流造成淺海水溫長期持續劇烈變動、海水異常暖化時呈現不同地點水溫變動與珊瑚白化程度的異質性、已歷經多次海水暖化(包括1987 年電廠溫排水、1998 年全球暖化和2007 年西太平洋暖化)造成珊瑚大白化但死亡率低、颱風引發海水混合使水溫下降減緩白化傷害、歷史紀錄並未發生棘冠海星大爆發、珊瑚疾病發生案例少等特性,因此可能具有較高的抵抗力

  此外,強勁的黑潮和南中國海表層流可能將赤道礁區的幼生輸送至墾丁珊瑚礁、墾丁珊瑚的生殖時間長並具有可塑性、珊瑚加入量非常高,可達每平方公尺4000 株、跳石、龍坑礁區在干擾事件後快速復原、已建立持續的珊瑚礁長期生態研究和有效的後壁湖海洋保護區、已在海生館建立世界最大型,兼具展示、教育、研究與保育多功能的珊瑚礁中型生態箱、珊瑚的大量生產與完整生命週期培育、重建移植復育技術、人工培育珊瑚的天然物以及珊瑚與共生藻共生的研究團隊等,顯示可能同時具有較高的自然恢復力和人為重建能力。

  墾丁珊瑚礁長期生態研究團隊,也是美國加州研究群在國際茉莉亞(Moorea, French Polynesia)珊瑚礁長期生態研究的姐妹團隊,雙方學術合作交流密切且快速成長,未來墾丁珊瑚礁將成為全球珊瑚礁海洋保護區網絡的重要環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xtplay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